坚定信心,勇挑大梁!仲恺高新区2025年工作会议释放这些发展信号
2025-02-14 15:50:00    来源:
2月的仲恺,

欣欣向荣,生机勃发,

处处跳动着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搏。

13日上午,

仲恺高新区2025年工作会议召开,

仲恺高新区党工委书记、

管委会主任陈东照作工作报告。

这份1.3万余字的报告,

字里行间流露出

“经济大区挑大梁”的责任担当

和“千亿高新区谱新篇”的奋斗方向,

不仅提振信心,更彰显决心。

 

 

记者梳理工作报告发现,产业、项目、高质量发展、科技创新、招商、信心等词语高频出现。一个个关键词,勾勒出仲恺高新区坚定信心、勇挑大梁,奋力谱写千亿高新区发展新篇章的前进路线,一幅实干苦干、挺膺担当、奋勇争先的高质量发展图景跃然眼前。

 

01
坚定信心,勇挑大梁
 

 

“坚定信心、勇挑大梁,奋力谱写千亿高新区发展新篇章”,这是仲恺高新区2025年工作会议报告的主题。虽然这句话出现频次不高,但却言简意赅,为仲恺高新区打好“十四五”收官战指明方向。

 

面对外部压力加大、内部挑战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,过去一年,仲恺高新区攻坚克难、苦干实干,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。

 

数据显示,2024年,仲恺高新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71.75亿元,同比增长4.0%;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.7%;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9.0%;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4.93亿元,增长3.2%。

 

当前,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,贸易保护主义、单边主义和地缘政治冲突交织,加大了世界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。处在新的历史方位,面临新的机遇挑战,仲恺高新区牢记“经济大区勇挑大梁”的重任在肩,呼吁全区上下坚定信心。

 

信心比黄金更重要。在工作报告中,“信心”出现10次,“勇挑大梁”出现5次,与之关联的“底气”“担当”“重任”等词语也多次出现,充分彰显仲恺高新区挺膺担当,当好惠州建设国内一流数字产业基地“主战场”,助力惠州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的信心和决心。

 

“我们要洞察时与势,辨析危与机,在时与势的变化中提振信心,在危与机的转换中抢抓机遇,找准仲恺的前行方向。”诚如报告所言,只有临危不乱、迎难而上,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,才能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。


 

02
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新引擎
 

 

2月5日,广东省“新春第一会”——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,全面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。作为惠州唯一的国家级高新区,仲恺高新区如何加快建设健全现代化产业体系,让高质量发展之路走得更有劲头?

 

在仲恺高新区2025年工作会议报告中,“现代化产业体系”一词虽然只出现了9次,但与之关联的“产业”出现67次,“工业”出现22次,“科技”“创新”出现34次,“数字化”“数字产业”出现10次,“制造业”出现6次。一系列的关键词,支撑起仲恺高新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“四梁八柱”。

 

先进制造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筋骨,筋骨强健方能行稳致远。报告提出,做强智能终端、超高清视频显示、能源电子等三大支柱产业,加速形成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;梯度培育中小企业,推动集群式数字化转型,推进质量强区、知识产权强国示范园区建设,支持智能家电、家具、灯饰、五金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,走好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发展路子。

 

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。报告提出,仲恺高新区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,发挥潼湖数据中心算力与存储资源、市级软件园集聚区、智慧城市建设等优势,培育一批数字化服务主体,实现产业链协同数字化;狠抓专业化服务和融通型服务,加快做大生产性服务业规模。

 

新兴产业、未来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新阵地。仲恺高新区拥有基础雄厚的电子信息产业,是惠州打造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主要阵地。围绕培育新兴产业、布局未来产业,报告提出,推动电子信息产业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,支持TCL、德赛、亿纬锂能等龙头企业加快数字化、智能化转型,打造一批人工智能标杆性企业、智能制造示范工厂、智能制造优秀场景。与此同时,抢抓低空经济产业风口,鼓励电池、汽车电子等优势产业向低空领域拓展,着力培育“低空+数据”产业。

 

03
谋项目就是谋未来
 

 

一个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点,一批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极。正是一个个优质产业项目落地生根,绘就了仲恺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绚丽画卷。

 

在此次的工作报告中,“项目”“招商”同样是高频词,共计出现53次。从项目的引进,到项目的落地建设,都被仲恺高新区摆在全区工作的重要位置。

 

过去一年,仲恺高新区砥砺前行,推进项目引进和建设。2024年,获批新增建设用地面积、土地挂牌交易宗数分别居全市第一、第二;573宗项目顺利落地,宇豪新能源、砺剑新材料等28宗项目动工建设,德赛矽镨、广东华电等53宗项目竣工投产,75宗省市重点项目超额完成进度。

 

抓项目就是抓发展,谋项目就是谋未来。新的一年,仲恺高新区如何做好项目招引和建设工作,推动形成“大企业顶天立地、中小企业铺天盖地”的发展格局?

 

报告提出,建立健全招商引资工作机制,打造“1+3+N”招商体系(“1”指形成全区“招商一盘棋”的协同工作格局,“3”指围绕三大现代产业集群,“N”指将现有招商人员科学划分为若干“联学联招”工作组),深度挖掘优质招商资源,提升招商精准度。出台新版《关于降低制造业投资成本促进招商引资的十条措施》,以政策引领打造制造业投资高地;精准分析区内龙头链主企业配套需求,系统梳理上下游目标企业名录,结合实际科学绘制产业招商图谱,精准发力、定向施策,全力推进补链强链延链工程。

 

此外,为抓好项目建设工作,仲恺高新区还将持续优化项目动工、竣工、投产、纳统全流程服务,推动亿纬PACK等30宗以上工业项目动工,创维数字一期、海富等35宗以上工业项目竣工投产;安排省市重点项目73宗,完成年度计划投资207亿元以上。

 

 

04
念好“七字诀”彰显实干担当
 

 

在仲恺高新区2024年工作会议上,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公布:2023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。自此,千亿高新区如何整装再出发,成为仲恺高新区必须解答的重要发展课题。

 

过去一年,仲恺高新区认真落实省委“1310”具体部署,在市委、市政府的领导下,攻坚克难、苦干实干,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良好成效。如今,全国178家国家高新区百舸争流、千帆竞发,仲恺高新区应如何奋力谱写千亿高新区发展新篇章,在新一轮发展中再创辉煌?

 

今年的工作报告首次提出,念好“专、精、特、新、钉、效、廉”的“七字诀”,彰显实干担当。

 

——以“专”破局。专业能力不仅是干部履职的基础,更是工作破局的关键。要锲而不舍深耕各自领域、更新知识储备、加强实践锻炼,持之以恒培养专业思维、提高专业素养、掌握专业方法;要广聚天下英才,更加注重专业人才引培,不断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人才基座、人才底座。

 

——以“精”提质凡事必作于精而成于细。要用精细化管理加强干部队伍建设,让党员干部把自己的工作做细做实、做专做精;要用精细化服务保障企业群众利益,强化服务的精准性和实效性,提升仲恺的幸福感和美誉度。

 

——以“特”求强。特点就是优势,特色就是竞争力。要始终弘扬“敢为人先”的高新区精神,敢于推陈出新,善于创出亮点,在党的建设、招商引资、项目建设、教育医疗、社会治理等方面持续打造一批独具仲恺特色的“品牌工程”,不断增强千亿高新区独特竞争力。

 

——以“新”赋能。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。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新技术、新产业、新业态、新模式,着力聚焦人工智能、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、未来产业,用新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,让千亿高新区插上新质生产力的“腾飞翅膀”。

 

——以“钉”笃行。大道至简,实干为要。要锚定奋斗目标,细化任务清单,谋实工作抓手,聚精会神干事业,一抓到底促落实,以钉钉子精神确保各项工作“定了就干、干就干好、干就干成”。

 

——以“效”争先。抢占先机,效率为要;奋勇争先,效果为重。要树牢效率意识,强化“马上就办、紧抓快办”的使命感,力促工作早推进、成效早显现,抢占制高点、掌握主动权;要强化效果导向,用心干事、干出成效,不搞“花拳绣腿”,拒绝“表面文章”,用实绩说话、以成果论英雄。

 

——以“廉”正风。反腐倡廉事关人心向背、关乎事业成败。要树牢正确权力观、政绩观、事业观,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,时刻自警自省、警钟长鸣,做到心有所畏、言有所戒、行有所止,坚决不越红线、不触底线,以实际行动涵养清风正气、凝聚党心民心。
 

相关文章
备案信息
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许可证:1319011号 | 2319019号     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:1913661
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:441300100001 | 粤ICP备09008791号
技术支持:惠州广电新文娱传媒有限公司
Copyright © 2024 hzrtv.cn All Rights Reserved.